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创业联盟 - 电子商务

  • 分享

    宜家营销策略:靠迷路创造60%冲动购物

    方竹 2013-09-29 21:39
    最近营销界最流行的说法,莫过于“互联网思维”了,小米手机和黄太吉煎饼的案例被反反复复引用,甚至有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的说法。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看到不同的重点。其实,不少经常被提及的互联网思维,宜家一直都在用。咱就从几个常被提及的方面,来看看宜家是怎么做的吧。

    极致思维:超越用户想象 

    在互联网企业,为了让用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有“产品经理”一职专门负责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而在宜家,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认知,也着实做到让每一位进入宜家的消费者都surprise(这个词已经被深深嵌进了宜家的品牌价值里),当大家第一次进入宜家发现沙发是可以随便坐的,床是可以随便趟的,儿童产品是可以随便玩的,雪糕只要一块……的确会有点出乎意料。

    粉丝思维:让粉丝做贡献 

    很多店铺都有会员制,很多人的口袋里有数不清的会员卡。而在宜家,会员的确是按着粉丝的节奏去发展。除了有会员专属的产品和区域,还有会员专属的活动和刊物。全球范围内,宜家会员贡献的销售额是非会员的三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会员都是粉丝级别,那判断会员算不算粉丝的标准是什么呢?不是你花了多少钱,而是你去消费的次数,这个思路很有意思。

    免费思维:降低使用门槛 

    免费咖啡,无限量续杯,这是很令人惊讶的免费。被滥用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在上海宜家餐厅有一个群众自发的相亲活动,每周四下午老爸老妈们到宜家点上免费咖啡后,就开始交换自己子女的信息,或者自己的信息,然后寻找未来的女婿或者儿媳妇,或者给自己找个老伴。不知道现在这活动还有没有坚持开展,咖啡反正还是免费的。还有免费的儿童乐园,每到周末很快就会满员。我好几次看到有家长跟宜家儿童乐园的工作人员软磨硬泡说,我的孩子虽然差一点不够高,就请给他进去吧。

    流量思维:流量就是金钱 

    能跟宜家的客流量一拼的,也许就是菜市场了。我离开宜家之后到一个朋友开的卖场里帮忙了一年,每天来的客人用十个手指头是算得过来的。我很郁闷,同事说不必郁闷,连红星美凯龙都是那样,你有啥好郁闷的。但我还是很郁闷,如果卖场本身没有什么能吸引顾客经常想到你,经常来看看你,你只能不断的花钱去提醒他,直到他有消费需求的时候来找你。而宜家通过卖场和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来让顾客常去看看,而且还消费了,也就是说这些流量无需花钱去买,还会把钱给送来。虽然那些常客送的不是大钱,比如我的一位亲戚,每周必须去一次宜家买下周要吃的三文鱼,但他们每次去,必然是会看到各种家具的,也必然会造成人多的气氛。正如谁都愿意去很多人等位的饭馆吃饭,大多数人去了宜家看到熙熙攘攘的客流都会感觉很有购物欲。

    开放思维:分享风险利益 

    宜家最动人的开放之处莫过于在这个充满灵感的丰富多彩的家具卖场还可以随便拍照。当然这有被抄袭的风险。多少人是带着木匠去,选好了自己喜欢的家具,把每一个细节拍好照,让木匠照着做。又有多少设计老师带着学生去做家居布置的分析和学习。但能抄的是一个产品,一个布置,抄不去的是宜家的整个体系。而且今年你抄完这产品,明年反正又会有新产品,每年宜家有3000款新品,慢慢抄好了。反过来,这么多人来参观学习,由此带出去的品牌影响力,要花多少广告费才能买到呢?
     
    屌丝思维:得屌丝者得天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强势的本土家居品牌(前面有一节说过可惜中国还没有),但只有一家家居品牌是占领全球市场的,那是真正的得天下。宜家所倡导的民主设计,就是人人都买得起的、老百姓爱用的设计,这使它的根在消费者当中可以扎得很深。其实他们卖的也不是每一种都是大众化产品,也有一些小众的设计,一些贵的东西,使它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也使它有更高的盈利空间。只是,站在人民群众这边的态度,重点是这种姿态令宜家得了全天下。这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而蒋介石去了那个海岛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由于有着完全不同的群众基础。

    媒体思维:人人都是自媒体

    今年是自媒体极火热的一年,企业也是自媒体。从1951年开始,宜家就通过全球发行目录册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和设计理念,那不仅仅是一本有图有价格的产品目录册,更重要的是提供富有创意的家居解决方案,为生活提供新点子,让人们轻松的获得更多贴近大众生活的居家灵感。在欧洲,每个家的门口有一个邮箱,有的在上面会挂“请不要投广告”的牌子,到了一年一度宜家发放目录册的日子,他们会把这个牌子拿掉,以免收不到这本三百多页的册子。

    所以说,“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虽然的确被互联网人给放大和传播开来了。核心还是我们必须用心去感受用户的需求,这其实是一切经商的起点,如果咱们做的东西不是想消费者所想,他们干嘛要给你钱呢?由此,我也想起经常被问到的“很多O2O企业为什么做不起来?”,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用户需求了解太不够。互联网的各位亲们,在电脑前面琢磨和在沙龙里听人分享,是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传统行业里商家和用户要什么的,要to offline,得先自个儿在线下有足够的浸淫。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则需要对用户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为自己服务。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